蔡司一小步 中德計量合作一大步
2019 年,對于中德兩國的計量合作而言可謂意義非凡。40年前的10 月 29 日,原中國國家計量總局和聯邦德國經濟部在德國布倫瑞克簽訂了《中德計量技術合作協議》,這也是1972年兩國建交后最早簽訂的政府間合作協定之一,由此開啟了迄今長達 40 年的中德計量合作歷程,并經歷了起步、發展和壯大的階段,成為中德兩國政府確立的重要合作內容之一。同時,為落實并更好推進政府間的協議內容,2009年4月,中國計量院(NIM)還與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簽署了《NIM與PTB計量合作意向書》(每五年續簽一次)。
德國的國家計量院——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隸屬于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BMWi),自兩國計量合作協議簽署以來,PTB一直為中國計量的發展提供無私的幫助和支持,尤其體現在計量標準和設備、援助項目、人員交流和培訓、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等多方面。特別是1985-1998年期間,在PTB的幫助和支持下,德國政府的3項無償援助項目,使中國計量院的技術能力迅速提升。
合作以來,中國的計量管理和科技水平在德國的支持下不斷提升,使雙方的關系由早期的援助方和被援助對象逐漸變為近年來互利合作的平等伙伴。隨著兩國產業關聯日趨緊密,中德計量合作還有效支撐了兩國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特別是德國工業在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離不開計量標準之間的協調和互認。時至今日,中德計量合作已成為中國在計量領域開展雙邊國際合作的一項典范。
作為計量領域持續創新并為產業及科研帶來諸多革新的蔡司,也在兩國的這一項合作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從行業標準到技術輸入,不遺余力。近日(8月21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與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在北京續簽《關于計量合作的協議》,并共同舉辦中德計量合作研討會。會上,來自雙方政產學研各界代表就回顧了中德 40 年合作的歷程,計量對經濟、科技和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共同展望和挖掘未來合作的前景和機遇。蔡司德國工業質量解決方案總監迪特里希·伊姆坎普先生、蔡司中國工業質量解決方案副總裁平頡先生應邀出席并做主題演講。
自1919年首次展示測量設備以來,蔡司在一個世紀的發展中不斷探索,今天更是以全新的數字化生產計量方案的理念持續領跑行業,蔡司的影像測量、坐標測量、X射線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產品為包括航空、能源、汽車、微電子等多個領域提供豐富的測量解決方案。平頡先生還在會上特別分享了蔡司在接軌各產業轉型趨勢方面的快速反應能力,如在新能源汽車(NEV)板塊,蔡司的產品組合已經適用于電控、驅動電機、電池、變速器等主要核心部件的計量。中國作為蔡司全球的第二大市場,未來仍有巨大發展潛力,計量技術大有可為。
蔡司與PTB 的深入合作可以追隨到40多年前,早在1975年以前,蔡司就在為中德計量合作不斷努力,不僅表現在自身在中國市場的一系列舉措(從設立中國總部、建立應用服務中心、推動產教研合作、為當地不斷輸入創新技術等),同時也是基于自身在計量標準方面的領導地位。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改善中國機械制造中的計量測試技術”項目中,蔡司與PTB、中國計量院、伊爾梅瑙工業大學共同研制成功國際上第一臺計量型原子力顯微鏡和計量型電子隧道掃描顯微鏡,為建立我國國家納米計量標準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兩德統一后的1990年至2000年期間,由位于耶拿市的蔡司公司于1975年生產的兩米激光自動干涉比長儀(AIK)還在PTB柏林弗里德里希斯哈根區投入使用,蔡司產品在計量界的代表性由此可見一斑。2000年起,基于真空干涉測量的新型比長儀開始在PTB布倫瑞克院區投入使用。由于中國計量院對自動干涉比長儀的使用很感興趣,2000年雙方將PTB(柏林)的自動干涉比長儀進行了拆分,運送到北京并先行存放在那里。2009年,該比長儀在完成改造后,成為安裝到中國計量院昌平院區新實驗樓的一臺重要的測量儀器。至今,這臺兩米激光自動干涉比長儀仍在投入使用。
2018年7月9日,中德兩國總理在柏林進行了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并發表了《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為構建更美好世界做負責任伙伴”》聯合聲明,其中包含“雙方同意落實兩國政府多年來簽署的關于計量領域合作協議”內容。在國際計量領域,隨著2019年新的國際單位制(SI)的正式實施,計量將有新的內容、新的創新、新的突破,量子計量,納米計量,新材料計量,生物和生命科學計量,數字化和大數據等等,這些都將給未來的中德計量合作帶來更多新的機遇,也需要中德雙方繼續深化和加強未來的合作。蔡司也將繼續肩負使命,為兩國的計量合作添磚加瓦,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