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分析了200家企業 找到了他們的數字化轉型痛點
三月中旬,施耐德電氣重磅發布“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自發布之日起就有眾多企業紛紛報名。目前,參與“綠色智能制造需求”調研的企業已經超過200家,可見在打通“綠色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的路上,大家遇到的困境遠超預期。我們對這份問卷進行了回收分析,可以看到究竟是什么絆住了大家數字化進程的腳步。
制造企業的難題
痛點 1 缺少技術支持和合作伙伴
在大家最為關注的“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最急需的技術支持和合作伙伴”問題上,自動化技術占比最高,合作需求幾乎占到八成,高達78.79%;工業通訊、傳感器數據采集和大數據的合作需求量也接近半數以上,分別高達54.55%和45.89%,而機器人系統、軟件及仿真、云技術和視覺識別技術也都在24%以上。
由此可見,新興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在工業場景的落地應用是當前制造企業開展智能制造業務普遍面臨的短板。而隨著互聯網工業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企業也逐漸意識到大數據、信息采集和云技術的普及效果。
痛點 2 實施智能項目充滿障礙
在此問題下,我們針對行業痛點和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眾多備選項中,依然指向明確——“需要專業的集成商將各種技術集成,提供一個融合的解決方案”、“缺少頂層設計”、“需要深度調研和咨詢以厘清需求”等7個選項的制造企業超過1/3。
其中,近半數企業都選擇了“需要專業的集成商將各種技術集成,提供一個融合的解決方案”這個選項,可見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階段,對于技術探索和未來市場把控方面雖然有著一定的認知與了解,但在技術集成和解決方案層面,仍處于困境。
痛點 3 人、機、錢 的老大難問題
在對調查問卷的分析中,我們也發現很多企業整體能力較強,但在特定問題下顯露出企業的短板與能力不足——
一些企業的資金鏈不足或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等原因,難以承擔整體方案的大型改革性舉措,造成數字化轉型節奏把控的信心缺失與實際操作中的擔憂;
一些企業存在專門團隊和頂層設計人員的配置不足、能力不足等問題,難以推動轉型效果;
還有一些企業面臨著設備障礙、內部障礙等問題,數據的支撐與管理仍存在壁壘,導致數字化轉型之路苦難重重。
解困有方
技術支持和合作伙伴缺失問題
施耐德電氣將生態資源整合,攜手AWS、聯想集團、清華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和參與創贏計劃的企業一起,共建開放、融合、創新的產業鏈平臺以及數字化解決方案。
除了給予強大的合作與技術支持,還將資源共享,搭建共創共贏的平臺,讓合作渠道順暢流通,突破企業單打獨斗的瓶頸。
參與此次問卷調查的200家企業里中小型企業約占4成。中小企業對于整個產業的數字化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數字化轉型“最后一公里”中,掌握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各種新型數字化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專長的中小企業備受關注,其發展、壯大與繁榮對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與落地將起到重要作用。
面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各種問題,施家希望整合強大的資源力量,逐層擊破企業難題。
智能項目障礙與老大難問題
施耐德電氣將專注分析復雜多樣的工業場景,對企業進行“望聞問切”,判斷企業所處的工業階段,梳理業務要求,從頂層設計評估有效解決企業痛點的最優路徑,有的放矢地進行投資和技術支持等幫助。
我們希望通過“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對工業領域的生態資源進行整合,打通數字化轉型“最后一公里”,挖掘并孵化一批具有智能制造技術創新及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
在融合創新的道路上,施家一直在努力,“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的出現,將由點到線及面地延伸至整個生態圈,推動中小企業的能源和數字化轉型,幫助企業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戰隊”仍在集結 號角已為你吹響
截止當前,已有30多家中小企業參與報名,活動仍在火熱報名中,歡迎您的企業加入“戰隊”!根據活動規劃,參與創贏計劃的企業將經歷審核期、加速期(PoC構建和驗證、加速培訓和參訪以及創贏計劃需求方評估),以及成果展示和推廣階段。加入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和施家及綠色智能制造生態圈伙伴一起,通過能源與數字化雙轉型實現高效可持續發展。